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
您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企业文化

“我和我的祖国”征文、摄影活动优秀作品选(三)

发布时间: 2019-06-20 16:45:04

 筑梦高速筑梦中国    ——资潼公司 夏一木

 

 

 

        “妈妈,为什么我们坐的火车叫高铁?为什么和书上的火车不一样呀?为什么高铁跑得这么快呢?”一次回单位的高铁上,坐在旁边的一个三岁孩子在兴奋之余向他的母亲突发其问,我不禁莞尔。一瞬间,我的记忆从八十年代的绿皮火车到现代的高速列车,如电影般闪现,与此同时,《厉害了,我的国》电影中的画面也浮现在我的眼前,一种莫名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这部影片记录了祖国数不胜数的大好河山,记录了中国路、中国桥、中国港的雄伟壮观,记录了千千万万劳动者的热血身影。看完后我不禁发自肺腑地感叹:“有幸,我们生在中国!自豪,我们是中国人!”

        记得去年在参加省交通运输工会的一个演讲比赛中对四川的高速公路里程进行了搜索,两组数字——(1978,82391,12911,60%);(2018,6820,18,32);没错,那一年是1978,在56.8万平方千米的川蜀大地上仅有公路82391公里,桥梁12911座,全省60%的县城不通汽车,当时的四川是中国最贫困的几个省之一,人均收入不及全国一半,四川人民不畏艰难、攀越巍巍蜀道只为逃离贫困,养家糊口。时光回转,这是2018年,四川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6820公里,18条出川大通道,32万公里农村公路,蜀中大地纵横成网,联结四面,通达八方,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居西部第一,这一年全国人民都知道在中国还有一个经济强省,它的名字叫——四川。

        让我震撼的,是中国路桥奇迹工程的建设成就。短短十几年间,中国桥不断攀越世界高度,桥梁总数与长度位居世界第一,成为中国的新名片!中国高速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标准,完成了西方发达国家半个世纪的历程!与铁路网交相辉映的是总里程位居世界第一的高速公路网,并且正在不断向更远处延伸,为“一带一路”发展添砖加瓦!

        让我感动的,是坚守在建设一线劳动者的身影。从雅安到西昌,240 公里,翻山越岭、遇水架桥,自然环境最恶劣、工程难度最大、科技含量最高,没有足够的技术实力,这条云端上的高速公路就只能停留于想象。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建设一线的设计者和劳动者,是他们,用自己的辛勤汗水和一双双布满老茧的手,精准的托起了中国建设的脊梁,为中国的交通事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这不正是我们高速人努力奋斗的劳动缩影吗?

        “大国”与“小我”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人民生活的安宁与兴旺离不开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国家每一项重大成就的背后,都凝聚着劳动人民的磅礴力量,在滚滚而来的时代洪流中,每一个“小我”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这么一位长者,他有着 30 多年的党龄,在他自己的岗位上一干就是大半辈子,他是一名真正的四川高速人!青年时便投身建设事业,开山凿洞、铺路架桥,满腔热血;后来,他成为了一名领导干部,勤勤恳恳、以身作则,和无数前辈们用青春热血构筑了钢铁路桥,实现了高速公路速度;如今,我跟随着他的步伐,成为了一名新时代高速人,又是他在工作中的一言一行,让我们深刻领悟到了“奋斗”这两个字的真正含义。每当我看见他斑驳的华发下,那依旧神采奕奕、斗志昂扬的眼神,我不禁思考着:是什么让他无怨无悔、献身高速、铸就辉煌?我想,是他对事业的忠诚,是党员的担当,是为民的情怀。宁静致远,淡泊名利,高尚的生活态度赋予了他一种高贵的品格,不染铅华,不着尘泥,于是英雄不老。

        我,作为一名成资渝高速公路的员工,一定会沿着老一辈四川高速人的足迹,一定会贯彻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的精神主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在自己的岗位上争当追赶超越先锋、勇担时代重任;作为一名新的四川交通人,我愿交织于中国梦,栖身于四川高速,身体力行,不负领导期盼,不畏现时坎坷,继续书写“蜀道变通途”的传奇,让"蜀道"成为一张向世界宣传四川的绚丽名片。让我们用付出和智慧托起我们平凡而伟大的中国梦!

 

 

 

奋斗的青春,无悔的选择

TJ6 王娟

 

 

        俗话说:生活是七彩的画,青春是雨后的虹,的确人生要经历很多风雨与沟壑,而只有经历这些后才能锤炼出多彩的人生。风华正茂,但韶华易逝,有人说工地的生活最乏味,我曾经也这么认为。但成资渝TJ6项目的袁国彬他也有很多身处阑珊闹市、行走于大江南北的机会,也目驰神往过一幅幅天然美景,却甘愿把韶华逝在工地上。迎难而上,凝心聚力,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今年38岁的袁国彬,黝黑的皮肤,沉稳睿智,含蓄内敛这是他给人的第一印象。他是一名懂技术、懂施工,懂经营,懂管理的优秀项目经理,10多年的磨练与坚持 ,成就了今天名副其实的匠人,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守住了一份职责。

        走进成资渝TJ6施工现场,一条蜿蜒在川渝边界的高速公路正在浩浩荡荡展开,现场作业人员紧张地忙碌着,多台机械设备协同推进,一切显得有条不紊。这一切还起源于几月前他拿出的举措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项目管理,施工沿线各工区路基三背回填需要大量砂砾石,面对工期紧,材料供应紧张,砂砾石严重缺乏,对于施工来说这些困难都显得无足挂齿,唯有迎难而上,才能打赢这场硬仗,项目施工生产管理除了解决问题还要考虑的是否盈利,要盈利前提是保证安全质量,做事要快,一旦快起来,利润就有了,而如何保证项目上几个工区的三背回填快速施工,还要确保利润率的实现?哪怕一天有200方、300方、400方....也是好事啊,就这样在他心中架起了一个蓝图,有了框架便有盼头。白天,他戴上安全帽,驱车前往工地,询问现场管理人员三背回填的情况,很快摸清了存在的问题及困难,边走,边看,边安排工作,对沿线的地质情况和土质进行调查核实,取样试验,通过反复比较分析和对原施工方案进行优化比较,不敢有一丝懈怠和马虎,晚上召集项目领导班子、施工队伍管理人员开碰头会集中讨论和修改施工方案,找准工作突破口,那段时间经常带着大家战斗至凌晨,最后决定一致,要求各工区加大人员、机械设备的投入就地开采砂岩进行加工,亲自盯在现场,没日没夜的熬着通宵,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时里,砂砾石供不应求的局面得到了解决,自己加工的碎石不但成本低,而且能从源头控制好料源,目前每天加工以达600方进行回填,回填施工机械以12个自卸汽车运输,首先用压路机进行碾压,然后液压夯进行补强夯实,确保回填压实度。这样施工成本大大降低,既解决了各施工队伍单价低,施工进度慢,亏本施工的心病,也解决了材料紧缺问题。很多人惊诧他过人的能力却鲜有人知道 ,他的坚持,他对待工作,除了坚持还有一份热爱,为了在第一时间掌握施工进度,他只要一有空就必须到工地上转,否则无法做到心中有数。每天6点钟,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永远是项目是第一个起床最早,最晚休息的那一位,有时候夜深人静的时候项目部多数员工们已进入梦乡时,他却还在工地上巡逻查看当天各工区完成的工程后才最后一个回项目。他正是凭借着不惧艰难的奋斗奉献精神、勇于超越的挑战精神和出色的领导才能以及亲和的人格魅力,脚踏实地,带领项目团队一路攻坚克难,勇往直前的奋斗,在关键时候拿出最佳方案,满足了设计规范要求,且在主体工程施工管理中,加快了施工进度,取得了突出表现,交出的成绩一次比一次出色 也得到了业主的美赞。他除了勤于下工地,还勤于学习,项目管理规范、安全管理规范等管理书籍都被他翻到卷了边..........

以人为本,倾囊相授,品质团队在路上

        他还十分注重项目部的团队管理,要求团队要拧成一股绳,共同前行,组织一些有意义的团体活动,跟青年员工谈心交心,让大家在活动中能积极沟通,释放压力,努力为大家营造轻松的工作氛围。成资渝TJ6项目是一个年轻化的团队,职工平均年龄29岁,大多数的不是还没成家就是刚结婚不久。在他的眼里,每个员工,都是一块亟待打磨的璞玉,每次新分来的大学生,工作、思想、饮食起居,他都会亲自过问,对相应岗位员工们的工作他会安排专业水平高的,有经验的员工手把手传帮带,使这些大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战胜工地上的风吹日晒,艰苦单一的施工环境,达到独立顶岗作业的水平。大部份施工员对协作队伍管理经验都较浅,在每个关键工序施工前,他都亲自带上有经验的施工员到现场对他们悉心教导,一起协助管理协作队伍现场施工,比如桩基的浇筑的细节方面,在浇筑过程中第一次下料必须使用大料斗进行桩基混凝土封底浇筑,混凝土浇筑顺利过后,也可以使用小料斗,在灌桩时可以一边现场听声音,一边看罐车倒出来的混凝土的外观质量,一边听桩内反映出来的声音,声音洪大的表明浇筑顺利,无堵管现象,浇筑出来的桩内实漂亮,直到这名技术员完全弄清楚了他才离开。在一旁的工区上的管理人员调侃着说领导好性格哦他的回答绝了“其实我看到今天的他们就仿佛看到当年的我,要给一个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和干成事的的员工提供机会,除了要给他自信外,同时也要给他们施展才华的舞台,对于有工作经验的技术员来说可能是常识,但是对于新员工来说却是经验。”在他看来,激发团队合作精神就是要让年轻人在工作中通过发挥特长及主观能动性来提高,也正是他的这种方式,才使得项目部每一位员工都有强烈的归属感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感,为公司培养人才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础。

舍小家为大家 无悔青春选择

         谈起项目管理,他有说不尽的想法与思路,但提及家庭,他是愧疚的,他是家人的顶梁柱,却经常缺席儿子、丈夫、父亲的角色 。他同时是一家人的精神支柱,从事这个行业,也得到了家庭的支持,得到父母的支持,家里大小事务,全交由他的父母和妻子进行照顾。选择了这一行就得爱这一行,长年他带领着职工长期战斗在施工第一线,以项目为家,风雨里,烈日下你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他把他的青春都献给了他的职业,而他自己的家庭却无暇顾及,自从投身到成资渝TJ6项目开工至今的二年多时间里,回家休假的次数屈指可数(项目离家很近,约二小时车程),更让人揪心的是,当时他妻子正怀着宝宝,每一次产检他都未能陪伴,同时也错过了宝宝在母亲肚子里的点滴变化,直到妻子把孩子生下后给他发了几个宝宝啼哭的视频与宝宝熟睡的样子,他才意识到该回家看看了,匆匆赶回家,襁褓中的婴儿见着爸爸回来了欢喜的哇哇大哭时.....大女儿跑过来抱着他的大腿不停地叫着爸爸,爸爸,心头一酸,他知道这是孩子期盼一家人团圆的一种呼喊,对妻子和孩子的愧疚太大了,平日里电话的关爱是代替不了陪伴的。面对家庭与工作的矛盾,与工作相比,自己小家的这些困难只能深深地埋在心中。回到项目简陋的房间时,看着手机里妻子女儿们的照片,他说:“这一辈子最感动也满怀欣慰的事,是妻子没有一句怨言,总是默默支持他所做的一切;只要看到她们,内心就会觉得特别平静、温暖、舒心....”。默默无闻的埋头工作,虔诚着对待自己的职业,低调行事,不喜张扬,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永远充满正能量的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对待事业的这份忠诚与坚守,像一个标杆潜移默化着项目部的其它同事们,给人奋进的力量和勇气,在前方引导着大家不断前进。

         我们以后的生活中所要面临的不仅是人生历程前进中的某一处荆棘林,同样也会是青春中某一段不可避免的苦涩历程,就让我们生命中这一段无法复制的青春成为内心深醇的美酒吧!也许只有经历过一段特别的经历后,才会有一些特别的感受,才能真正体验人生的真谛,找到自己前进的方向,在工地的日子,最大的感受就是苦,每逢佳节良日,夜深人静时,只有那远方亲人的声音才能抚慰自己心灵深处脆弱的一面。清贫与奉献相伴,起始于辛劳,收结于平淡,这就是是我们筑路人的人生写照,但我们却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因为我们换来了四通八达的桥桥路路,做的事情是造福人民、造福子孙的大事。这些无疑是人生当中一笔巨大的财富,它引导我们不断向成功的航灯靠近。我相信,若干年后,再来回味,那时味会更浓烈更香淳……。

         再回头的,不只是那些古老的岁月,也不是那些个夜晚闪耀的星光,还有我们这群筑路人不再重复的青春在慢慢流逝着。多年的风风雨雨酸甜苦辣,我们愈来愈感觉到自己离不开这个职业,这个职业也需要我们,我们愿意用自己一生中最宝贵的青春铺就一条条通天坦途。当前公司的发展更需要上下全体员工服从大局,积极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涌现出一个个顶天立地的铮铮铁汉,更多把青春奉献给工地,展现出交建人的精神风貌,像袁国彬同志一样以这种奋斗的方式来书写着自己的青春历程,用他的话来说,那就是“奋斗的青春,无悔的选择”。

 

党旗下的成长:记TJ3标关爱留守儿童行动—— TJ3 申倩

 

 

 沱江桥侧影——资潼公司 夏一木

 

 

[关闭本页]